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花生书城 -> 都市言情 -> 民办教师

正文 第六章寒流之漂3、文明殿堂:内与外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民办教师,第六章寒流之漂3、文明殿堂:内与外,

    两年后,严明和女同学阿娇一同考入离家三十多公里远的古城一中上高中。www.83kxs.com(WwW.)免费vip小说

    古城一中是古城县七所完中之一,是古城县的重点中学。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二年,全县有六十八万人口,古城一中当年招生四百多人,中考升学率还不到百分之十五。

    古城一中设在古城肇启文明的圣地——文庙内。

    史载,康熙五十九年,时任四川总督兼巡抚的年羹尧(古城时属川辖),向康熙皇帝上《请设学疏》,陈述古城自康熙三十八年改土归流至今已二十余载,尚无学馆,如还不设立,就失去了教养兼施的意义。况且古城周边两土府都已设立了学校,而改为流官管理的古城反而没有琅琅的读书声,怎么能体现皇上爱民的天恩雨露呢?他请求皇上按照周边土府的先例,设立文庙学舍,以便兴盛文治,培育人才。至于所需资金,古城知府任俊昉保证动员官民捐资解决,勿须动用国库银两。而文庙每年春秋两季的祭祀活动经费,可与各府一体支销。府学教授,可暂由知府兼任。

    年羹尧的这个奏章,很快就得到了皇帝的批准。

    占地七十余亩的文庙选址于府城南面的灵壁山脚,坐南朝北。康熙六十年动工兴建,完成大成殿、东西两庑及大成门等工程。雍正元年续建崇圣祠,又在崇圣祠的东南面建学署。从康熙六十年开始,每年取文武童生各15名入学。崔乃镛任古城知府时,增拨办学经费,扩大招生名额。后任知府,也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滇抚刘藻不无夸张感叹:“自此,边徼之地,风俗人文不难与中土抗衡矣!”

    雍正二年,“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风尘仆仆,不远万里,来到“蛮夷巢穴之域”、“荒服外徼”之地的古城,入住文庙内专门为他修建的大成殿。这是一幢宏伟壮丽的建筑,面阔二十一米三,进深一十三米八,檐高八米五。前檐置半装饰性云彩斗拱挑梁,檐下悬挂康熙御书“万世师表”、雍正御书“生民未有”、乾隆御书“与天地参”三块匾额。

    孔子在这座空旷的殿中并不寂寞。

    在他的东西两边,每边7位,东边以曾参为首,西边以颜渊为尊,恭立着复圣颜回、宗圣曾参、述圣孔伋、亚圣孟轲“四配享”和孔子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面优秀弟子中的杰出代表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十哲”。

    他们依旧玲听着恩师的谆谆教诲,一起思考天道、人生和世界秩序等方面的问题,讨论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学而时习之”的哲学思想和生活、学习态度。

    每年春秋二季第二个月上旬的丁已日,府、县两级文武官员、士绅学子,都要在大成殿前的“天子台”举行非常隆重的祭祀大典,用“太牢”这样一种祭天的大礼来祭祀给人们带来文明和智慧的孔子。

    大成殿左右两边是东西两庑,各五间,有历代先贤先儒陪伴着孔子。东庑内是原宪、商瞿等31位先贤,诸葛亮、文天祥等18位先儒。西庑内是澹台明灭,任不齐等31位先贤,范仲淹、欧阳修等18位先儒。他们都是儒家学说的忠实信仰者和杰出实践者,在他们各自的岗位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对历史作出了永不磨灭的巨大贡献。

    雍正元年,位于大成殿后的启圣宫落成。启圣宫的规模体制与大成殿相同,而高处超过大成殿。这是专门为孔子的上五代先人准备的殿宇。也就在这一年,雍正皇帝下诏追封孔子五代先人为王爵,故将“启圣宫”改名“崇圣祠”,请进了孔子的五代王爵,并请颜无繇、孔鲤、曾点、孟孙激四位先贤陪伴他们。

    这样,孔子一家就在古城安居了。从此,孔子用他无与伦比的伟大思想教化着“侏俪锥结”、蒙昧无知的古城先人,使他们明礼知耻、尊崇王化。

    文庙里的建筑还有,忠孝节义祠、乡贤祠、名宦祠、苍圣祠、文昌阁、魁星阁等等。

    置身于庄严厚重的学府,严明空有崇敬的份。

    圣人不食人间烟火,学子们却不得不面对现实。

    在上高中的两年时间里,难坏了父亲母亲。

    严明每月需要生活费近十元,仅仅靠挣工分吃饭穿衣,维持全家人生计的父母亲束手无策,无法一次为儿子一次准备一个月或者两个周的生活费,只能一元两元东凑西挪应付。这样一来,严明几乎每周都要回家要生活费。父亲一见儿子回家就发愁,常常无法保障生活学习费

    民办教师,第六章寒流之漂3、文明殿堂:内与外,

    用。严明在学校食堂连二角五分一份回锅肉也常常吃不起,只能经常在食堂外三分、五分的买一点猪血煮酸菜应付一日两餐。

    父亲面对如此窘境,又没有任何援助,心焦、着急!

    更糟糕的是,每周六走山路回家,因为没钱,周日不能返回学校,周一的课时有耽误。交通也非常不便,每天只有从古城准时发往邻县邻州的一、二辆“班车”,虽然只需要八毛车费,却经常因为无钱或客满无法搭乘,只有步行回家。

    十五六岁的严明,体质羸弱,只好饿着肚子赶路。

    两年的高中生活,总的感觉是特冷,仿佛700余天都是严冬。单薄的衣服、饥肠辘辘的肚腹、空空的钱袋……

    不要说一日三餐,一日二餐一旦成了乡下学生的问题,就无法保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属于城市居民子女,无论学习成绩有多差,都能分配工作。农村孩子考不上中专、大学就只能回家种地,继续那没有希望的劳作。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读着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严明仿佛看见周围来自农村同学的未来,包括自己的未来,和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有趣的少年闰土的未来不会有多大区别。

    可爱的少年闰土在冷酷的社会现实中彻底变了。严明的心为自己也为闰土时时产生凄然的感觉。

    在艰苦的学习、生活条件下,在不正常的教育教学环境中,严明和他的同学们不由自主随着时而奔涌时而刺骨,不时产生漩涡的寒流翻滚着、漂流着……请书友记住本站搜索来的书友请收藏本站哦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