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花生书城 -> 都市言情 -> 升官发财在宋朝

正文 213、第二百一十三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陆辞恰好在这时抬眸,朝着李立遵所在的方向看了一眼, 就意外将对方当场殒命的一幕尽纳眼中了。()

    因三枝羽箭携万钧之势, 精准地命中了盔甲缝隙间的那一小截脖颈, 导致被射穿气管的李立遵连惨呼都来不及发出, 就已轰然倒地。

    许是有那气势磅礴的三枝夺命箭矢在的缘故,在陆辞眼中,那人高马大、身姿魁梧的吐蕃主将失力坠落的身影……

    竟是显得那么弱小、可怜、又无助。

    陆辞冷静地止住向李超下达进一步指示的话头, 用力地眨了眨眼。

    居然不是烟雾太浓下产生的幻觉?

    陆辞面上风平浪静,心里却已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无比清楚,若将敌军主帅毙命的消息宣扬开来, 本就因竹筒火枪的强猛威力而死伤惨重的吐蕃兵, 定会六神无主,惶然惧怕, 再下令宋兵全军追击,就能将战意溃散的敌兵彻底收割。

    但——

    是谁做的?

    明知当立即向李超下令,陆辞却一时间失了言语。

    在稍纵即逝的茫然后,他猛然转过身去, 笃定地看向狄青所在的方位。

    敏锐地察觉到打量的目光, 狄青毫不犹豫地侧过头, 回以冰冷锋锐的一瞥。

    陆辞愣了愣神。

    数年的相处下来,他可谓见惯了狄青或是羞涩腼腆, 或是强自镇定古板,甚至是惊慌失措的小表情了。

    但这般傲然冷峻的模样,却是从未有过的。

    毕竟是头一回, 饶是狄青素来沉着稳重,此时也难免仍沉浸在蛰伏多时、成功夺得敌将性命的余韵中。

    哪怕面上还勉强维持着沉静如水的假象,指尖却因难抑的亢奋,一直轻轻颤动着。

    他虽有九成九的把握,被三箭同时射中颈项的李立遵几是必死无疑,但身体里紧绷着的那根弦,仍旧未有松懈。

    当看到大惊失色的吐蕃副将们在惊诧过后,想也不想地就要翻身下马,查看李立遵的情况时,他当机立断,随便取了根断羽的半废之箭装填,朝着那几人的方向射去。

    到底只是残箭,不论是准头还是威势,都比之前蓄势多时的必杀一击要弱上许多。

    仅是靠着狄青自身的高超箭术,才在极其接近那数人的位置,颤颤巍巍地坠了下来。m4xs.com

    然而,就是这让狄青懊恼不已,败笔于无箭可用的一下,却被本就心有余悸的那几人当成了明晃晃的威慑,当即给吓破胆了。

    开什么玩笑,连一身坚实甲胄,身边护卫成群的主帅都被那鬼魅般的三箭夺了命,他们也是血肉之躯,还能幸免不成?

    眼瞅着李立遵的躯体已一动不动,胸口也无丝毫起伏,残存的那点忠心也彻底被忧虑覆盖过去,几人默契对视一眼,纷纷策马后撤,以免下一个倒霉的就成了自己。

    却没想到,狄青苦于手头无箭可用,是想追射也追射不成了。

    自认与杀身之祸擦肩而过后,几人松了口气,旋即就忍不住为自身的渺茫前程感到满腹悲苦。

    一直追随的李论逋落得个出身未捷身先死,日后的河湟吐蕃,注定被温逋奇一手遮天。

    他们作为忠心耿耿效忠论逋的旧部,回去之后,又哪儿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比起为论逋报仇,继续同这一看就难啃得很的秦州这块骨头继续死磕下去……倒不如收敛残兵,竭力降低损失后,将兵力瓜分了。

    也不可能再回吐蕃:不如自立一部,各奔前程去。

    狄青不知那几个副将心念电转间,已将尸骨未寒的李立遵给彻底抛之脑后,也不顾生死未卜的前线兵士,决定瓜分残部,各自逃窜了事。

    他拧着眉,死死望着背朝城墙、驰马越行越远的身影,愈发恼火。

    他知刚才那是个大好时机,却苦于无箭可用,唯有看着干着急,现在更是眼睁睁地望着到嘴边的肉给跑了,难免窝着老大一团火。

    正因如此,当捕捉到一道不加遮掩的窥视目光时,他心里残余的那点凶戾之气亦未散去,就猛然一下对上了陆辞的。

    狄青:“…………”

    千军万马中,二人面面相觑。

    见识到狄青出人意料的、充满凌人杀气的一面,陆辞在短暂的错愕后,顿时被点燃了发现新鲜事儿的兴味。

    他唇角微微翘起,眼角眉梢玩味地轻轻上扬,眸中波光流转。

    ——本以为是只老实好欺负的狄兔崽子,这会儿一看,怎么更像是头披着兔子皮的小狼崽儿?

    狄青自然不可能似陆辞那么老神在在。

    他甫一对上公祖渐渐变得意味深长的视线,那点刚还在心底不住翻搅、沸腾的戾气,顿时就跟被扎了几十个小孔的牛皮袋似的,一下漏得干干净净。

    说来也怪,明明他也没做错过什么,却被盯得抑制不住地一阵心虚。

    他纵竭力保持平静,但被那双漂亮眸子一瞬不瞬地望着,还是很快就溃不成军了。

    眼底迅速染上忐忑色彩,手底的弩机,也差点拿不稳了。

    见他瞬间转蔫的模样,陆辞面上笑意更盛。

    ——若不是见狄青已快慌了手脚,时机也不对,他肯定还要再捉着对方再逗弄一番。

    可惜啊可惜。

    陆辞略遗憾地小叹一声。

    到底是正事要紧,他暂且放过对狄青的探究,向还不知吐蕃中军里的豁然惊变的李超,下达新的军令了。

    当听见陆辞的话时,李超的头个反应,也是一脸空白的茫然,旋即猛然扭头,搜寻起李立遵的显眼身影来。

    这也不组为其:在战况最为激烈,兵将浴血奋战的时刻,会注意到一直按兵不动的敌方中军的动静的人,本就少之又少。

    更何况除了身为‘始作俑者’的狄青外,又怎么会有人料到,在吐蕃兴风作浪多年,如今位高权重的李立遵,会这么稀里糊涂地死去?

    ——若是叫原本还对败在陆辞这一不过初出茅庐的文臣手里,感到万般耿耿于怀的李立遵泉下有知,自己最后竟是殒命于狄青这一真正的无名小卒手里,怕得气活过来。

    当李超确定陆辞所言是真非假后,当下一甩平日冷静持重的形象,激动得大吼起来。

    哪怕将身边兵士都结结实实地吓了一跳,他也不管不顾,径直点出最精锐的数营,就带着一群还摸不清楚情况,却铁定执行军令的兵士打开城门,追击出去了。

    若换作之前,狄青定然也会受到这澎湃气势感染,尽管清楚公祖多半不让,还是会忍不住请命出去。

    ……但在被公祖似笑非笑地那般打量后,他一颗心还七上八下的,自然也没那劲头了。

    他默默收拾好弩机,把神臂弓也背上,就将心一横,向陆辞的方向行去。

    陆辞看他一脸凝重地走来,就有些忍俊不禁,不等他开口,就先在他肩膀上一拍,笑着提前允了:“你若真是想去,倒也无妨。”

    只不过,在主将当场魂散的情况下,吐蕃军注定将成一团散沙。

    现在领兵出击,也不过是收割一群斗志全无的残兵败将,攒些战功罢了。

    狄青下意识地点了点头,又赶忙摇头道:“不去了。”

    这种积攒军功的简单收尾差事,说白了,人人皆做得来,他要真去争抢,肯定也能抢到不少。

    但跟在公祖身后这么些年,看着公祖如何同人打交道,他受耳濡目染,也多少懂得些人情世故。

    若一个人将好处占尽了,那哪怕武功盖世,离倒霉的日子也注定不远了。

    行兵打仗,从来不是一人就能应对的事。

    狄青方才虽被李超的一吼所撼动,被勾起战意,但只是少顷,头脑就清醒了过来。

    譬如说,方才若没有其他军士所操控的竹火枪大展威风,让李立遵在心神大乱下有了破绽,他再想一击必杀,也会极其困难。

    再谈情分:自己在兵营里随军士们训练这么长时日,虽是托了公祖的颜面才得以进去,但也没少受额外的照顾。

    他既非是行伍中人,主志又在贡举,本就不靠这些进步升迁,又何必贪心地与将士们争夺这些无用的功劳?

    不等陆辞再开口揶揄,狄青就正儿八经地道:“公祖想说的话……青明白的。”

    陆辞莞尔一笑。

    他忽伸出手来,没忍住在对方一派严肃的脸上捏了一捏,笑道:“你方才那三星连珠,简直石破天惊,建功至伟,注定出尽风头,任何人都不可能盖过你去,的确不必再去凑这热闹。”

    要换作旁人,这打得极漂亮的以少胜多的一战,定要被拿去大吹特吹,不夸出个眨眼间灭十万强虏的气势不罢休。

    而真正立下汗马功劳、出生入死的军士,以及苦心研制军器的工匠们,身上能分到的功劳,十分里能剩下两三分,就已是不错了。

    陆辞却不同。

    他虽未向任何人承诺,甚至提起半句,但已一早下定决心,该是谁的功绩,之后就只字不假地悉数报上去。

    他不会刻意漏下自己主持的备战工序,但也绝不会窃取浴血奋战的将士们该得的荣光。

    要手底下有文臣敢偷偷摸摸地这么做,那他绝对要让对方得个终身难忘的教训——哪怕窃来的只是一丝一毫,都该感到万般羞耻。

    狄青满脸绯红,嗫嗫无语,不知是被捏出来的,还是羞赧所致。

    就在他斟酌着接下来该说什么时,陆辞仍是笑眯眯的模样,却忽地轻飘飘地来了一句:“……不过直至今日,我才知晓,家里养的这只用一封家书就聘来的小狸奴,好像颇为凶恶啊?”

    狄青:“——!!!”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