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花生书城 -> 玄幻魔法 -> 无限辉煌图卷

章节目录 无限辉煌图卷 第245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这匹宝马赶到汴梁城外的时候,正是夜里子时前后,城中夜市各式各样的灯火,照的半边天空都明亮起来。

    在城外眺望,也能看见烟气袅袅,各种熏香、炊烟,寺院宫观里面烧的名香,在这座都城上空萦绕不去,如同仙雾瑞霭。

    但城中令人向往,叫人艳羡的一切美妙,都被高大巍峨的城墙所隔绝,在骑手的前方,只留下一扇通连内外的大门。

    自从天命皇帝麾下文武群英,大破西夏、威震吐蕃之后,边境又有大军震慑辽国,皇帝龙颜大悦,颁下种种政令,彰显大宋繁华。

    其中有一条,就是这汴梁城的宣德门,无论昼夜风雨,都不会关闭城门,西夏破灭至今过了多久,这宣德门的两扇大门,就有多久没有关闭过了。

    万里黄烟宝马背上的驿使,在宣德门外出示文书、腰牌,城墙下的士兵只是随便翻看。

    守城的道官,则在城墙上撒落一道法术光辉,照见驿使头顶的一团气运烟雾,证明身份不虚。

    “城中夜市热闹,大半夜的也有贵人子弟在街上走动,你送的虽然是急报,还是要知道规矩,进城之后,转走辟邪巷那条路,绕行半城,再到府尹衙门去通报吧。”

    道官叮嘱了几句,就放驿使纵马入城。

    进城之后,最先闯入沂州驿使鼻腔之中的就是浓郁的香气,但如果能够仔细分辨的话,就会发现,这些烟香味道底下,隐藏着更加粗野难闻的刺鼻气味。

    汴梁城里如今修炼魔道功法的人,数以万计,吞吐矿物,散溢出来的浊气,弥漫在都城的每一个角落,每到早晨,都会引发雾霾,体质弱的孩子,如果走在雾霾之中,甚至会被熏得两眼流泪。

    城里香料用的这么快,就是因为那些达官显贵们、家里有些余钱的,都想用熏香把这种如同铁石被炙烤过的怪味盖过去。

    本来旁门左道太多隐患,仙道法门的修炼之法,最开始打磨九窍,养练灵明,又太过清苦难熬,汴梁城里的贵人们,纵然个个都有些寻求法术神通的心思,却都坚持不下去。

    从前,他们想要感受手握神通的滋味,只能想方设法的当官,当了官的,又不择手段当更大的官,获得更多气运之力。

    而自从魔道功法盛行之后,那些职位较小的官吏、那些没有官位在身的名门子弟、那些豪商巨贾,才发现有这么一个容易入门的修炼之法。

    只要有足够的资源,任谁都能够修出千斤的力道,纵跃如飞,追燕擒鹰,要是能请那些道官帮着调配矿料,练起来还要更加轻松。

    试想,他们又怎么可能放弃这条路子呢?

    不过,等驿使转到了辟邪巷之后,那些浓郁到古怪的香气,就一下子淡了很多。

    这条巷子里面住的都是朝廷的道官,他们大多修炼仙道法门,有的修炼旁门左道,但总之,是不太喜欢那些浊气的味道的,自然家家户户都有手段隔绝。

    连带着街道上都十分清新。

    驿使察觉这里的特殊,又看见两边街巷,多是富丽堂皇的府邸,有些挂着道观匾额的地方,比他们沂州太守府还要华贵,便不自觉的放慢了马速。

    辟邪巷陈府之中,陈希真原在静室之中修炼,忽然心血来潮,掐指一算,隐隐察觉与泉城之事、府外之人有关。

    他立刻出门,飞出府外,只见大街上空旷,只有一骑慢行,是个驿使打扮,便伸手一指,连人带马定住,隔空吸来驿使背上的文书。

    梁山贼寇啸聚……云天彪率领大军讨伐梁山,身亡……刘永锡身亡……泉州城亡……

    陈希真一眼扫过文书,脸上顷刻之间涌起一片铁青之色,强忍着没有发作,又从头细看了一遍。

    嘭!

    文书炸成灰烬,陈府四周的空气里,都传出低沉悠长的剑鸣,清风拂过,割裂辟邪巷外的香气,斩断巷尾枝头上的绿叶。

    汴梁城万寿观中,刘混康在月下乘凉,躺在躺椅之上,满院白鹤入眠,突然几只白鹤惊醒,对着辟邪巷发出鸣叫。

    刘混康睁开眼睛看了一眼,拿起藤椅旁边的茶杯,用指甲挑起一点茶水,弹入风中,便又沉沉睡去。

    皇帝御笔赐封的火龙仙府里,王老志正围绕着丹炉走个不停,对剑鸣之声,充耳不闻。

    “今年苍山矿场的紫气神砂怎么还没有送来?”

    他只关心着这个。

    汴梁城里还有许多人听到了剑鸣,陈希真的党羽匆匆出门,赶往陈府。

    一众道官、武将走得快,须臾间就在陈府外聚集了四十余人。

    缚邪真人苟英闻到血腥味,往驿使看了一眼,只见那人被剑鸣声波及,身上多了七八道交错的血迹,看着碍眼,便一伸手,准备将他拍出巷子去。

    倏然,空中落下一滴清润的水珠,带着茶香落在驿使额头,水光流遍全身,伤口顿时愈合。

    苟英认出那茶中有刘混康的气息,已经伸到一半的手,想了想还是缩了回来,不去看那驿使。

    旁边诸多大将,已经问起陈希真为何突然发怒。

    陈希真把泉城的事情跟他们一说,众人先是错愕,难以置信,随后群情激昂,纷纷叫嚷要调派兵马杀去梁山,为云天彪、刘永锡和刘广一家报仇。

    “云太尉,我兄也。刘永锡真人,我生死之交。刘广贤兄,我手足兄弟!”

    陈希真恨怒盈胸,虎目含泪,环视众人,说道,“此仇不共戴天,等到天微亮的时候,我就到宫中请示官家,众兄弟回去准备好法宝兵甲,告别家人,明日,我就要调兵十万,把梁山夷为平地。”

    众人别无二话,各自带着满身怒气转回家中。

    苟英哀怒之余,却露出沉思之态,拉住陈希真说道:“道子,大仇不可不报,但依你的意思,是要带上众兄弟随军攻打梁山?”

    陈希真说道:“不错。官家对我们无比信重,绝不可能不允此事。”

    “我不是说官家不允,只不过梁山贼寇如此凶恶,我们就算能率兵踏平梁山,只怕也要折损一些故交,到时候岂不更加痛彻心扉?”

    苟英说道,“道子,你做主帅是无妨,但先锋大将等等,不如到边军之中借来几个人物,到时候指挥他们率军冲杀,就算为朝廷捐躯,也是他们的幸事。”

    陈希真仔细一想,点了点头:“苟英道友说的也是,不过既然如此,不妨再多借一些东西。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边军反正最近也没有战事,且把调拨给他们的粮草,也先挪一些给我们使用,踏平梁山之后再还他们便是。”

    苟英连声赞道:“道子高见,正是如此。”

    他们商量妥当之后,就等着天光放亮,立刻进宫。

    不过夜里陈希真发怒,早已引起许多人注意,他进宫的时候,一向与他意见相左的几个大臣,也已经在宫中等候。

    今天皇帝又没有上朝,宫里的掌印太监站在龙椅一侧,让他们有事启奏,转呈皇帝。

    陈希真把借将借粮草之事一说,李纲等人是当朝少有的忠直臣子,顿时发怒驳斥。

    “此事万万不可。”

    李纲叫道,“从太祖太宗皇帝以来,从辽国手上收复燕云故地,就是大宋祖祖辈辈的心愿,当年破夏之后,因为兵马疲乏,国库空虚,说要休养几年。”

    “如今我大宋兵强马壮,辽国国运将衰,正是几百年难得一遇的大好时机,官家迟迟不曾下令开战也就罢了,你居然还要借走大将和粮草,你是什么居心?”

    陈希真淡淡说道:“辽国毕竟是万里大国,不是西夏可以比拟,哪有这么容易打下来的道理。边军迟迟不动,正是官家为大宋子民考量。”

    “不过那些将领日日在边军之中悠闲度日,又哪里还有半分武将的样子,我借他们来讨伐草寇,正是武将天职,李纲你不懂兵事,就不要开口了。”

    李纲等人怎么肯依,众人一番争执,还是不了了之,只能等皇帝决断。

    散朝之后,众大臣等了三天,依旧不见皇帝为此事发下旨意,陈希真旧事重提,又是一番争论。

    再等了两天,陈希真悄悄潜入宫中,求见皇帝。

    这才得知皇帝前两天一直在闭关,听说了他们争执的事情之后,也颇为烦恼。

    在御花园里,皇帝对陈希真说道:“灭西夏,震慑吐蕃,只要再破了辽国,收复燕云之地,朕就是彪炳千秋的大宋第一明君,成就汉唐以来的不世伟业。道子你要讨伐草寇也就罢了,何苦这时要动边军呢?”

    “官家如今的成就已经是直追唐宗汉祖,破辽之事何必急在一时,但是那些草寇不除,只怕引起各地刁民争相效仿,到时候青史之上,岂不是要为那些草贼多添几笔……”

    陈希真舌灿莲花,一番言语说的皇帝眉头微皱,对那些刁民又多出几分厌恶。

    污了史册是小,民间有些不懂得体谅天心的流言也无妨,可如果正式造反的话,就会损了皇朝气运,妨碍了他的修行,便大大的不美了,到最后,皇帝微微点头,准了这桩事情。

    翌日,皇帝就派人到边军韩世忠帐中下旨。

    第233章 风闻九野

    到边军这里来宣旨的一行人,领头的是个太监,也有文官陪同,韩世忠接旨之后,派人送他们去休息。

    片刻之后,那个随行的年轻官员又来到账中求见。

    “下官赵鼎。”

    看起来文质彬彬,儒雅有礼的青年人,向韩世忠行礼之后,低声说道,“李枢相特地把下官塞到宣旨的队伍里面,是想要来提醒韩帅,陈道子不但想要从边军中调走十二员猛将,还打起了边军粮草的主意。”

    “李枢相在朝中争取,唯恐不能说服官家,但官家向来倚重韩帅,希望韩帅能送一封奏章到汴梁,劝一劝官家。”

    韩世忠端坐在桌案后面,短须乌黑,双眉浓密,面色肃然,一身渊停岳峙的风度,说道:“圣意难违,假如官家心中已经有了定见,我的一些微末言语,又哪里会起到什么作用呢?”

    赵鼎想不到韩世忠会这样回答,怔了一怔,道:“韩帅……”

    “圣旨中点到的那些人,一向爱动不爱静,天气晴朗的时候,常到河边与弓箭玩耍,我正要派人去叫他们回来。”

    韩世忠说道,“既然你来了,就有劳你和我帐前亲兵一起走一趟,去把他们叫回来吧。”

    赵鼎不好再多说什么,领命去了。

    几名亲兵牵来马匹,请他上马,照顾他是个文官,走的不快,出了营帐,就沿着界河的边际,信马由缰,向下游而去。

    辽国最近几十年来,内乱频频,先有皇太叔祖耶律重元叛乱,被辽国南院大王耶律乙辛平定。

    又有耶律乙辛专权十几年,手眼通天,权倾朝野,党同伐异,大肆清洗朝中与自己政见不合的人,杀的辽国上京之中人才凋敝。

    如今这个辽国皇帝,好不容易熬死了耶律乙辛,前几年又有耶律章奴叛乱,辽国的皇亲贵戚,像是造反篡位上瘾了一样。

    民间也很不太平,有许多人看出时机,揭竿起义。

    不过前些年,女真完颜阿骨打一脉被灭门之后,有少年宗翰侥天之幸逃到辽国上京,献上了从天池中所得的古代魔道秘法。

    那门秘法是专用于勘探矿脉的法门,虽然有诸多残缺,勘探的精准程度不如大宋朝廷手上的那套法门,但也可堪一用。

    那时西夏已灭,辽国朝廷上下终于感受到紧迫,请了他们供养多年的各处高僧法师,亲自出手辅助,开掘矿脉。

    把当年南院大王耶律乙辛的坟墓挖开,刨出耶律乙辛他自创的魔道神功,广传军中,使辽军魔道日兴,得以维持住摇摇欲坠的统治,陈军边境,隔着界河与宋军对峙。

    这大河两岸的营寨据点,修得断断续续,毁了又修,修了又毁,既有战争残迹,也有壁垒森严,几乎如同城池一般的大寨。

    赵鼎在马上眺望对岸,隐约可见大小营寨连绵数十里,旌旗招展,刀枪在日光之下泛着寒光,人马来往,络绎不绝。

    “快到了。”

    几名亲兵凑近过来,各自从背后抽出铁伞,撑开伞面,其大如席,由一根根漆黑铁条拼凑而成,每一根铁条表面,都有烙刻下去的赤红符咒。

    几面大伞遮蔽阳光,伞面边缘交叠在一起,把赵鼎也牢牢笼罩在阴影之下。

    赵鼎有些不解,道:“这是做什么?”

    亲兵解释道:“贵人有所不知,军中枯燥,平日的操练对那些将军和勇士已经没有意义,便经常到河边对射嬉戏。”

    “对射?!”

    赵鼎脑子里还没想明白,就听见前方不远处传来一声爆鸣。

    有一道金光落地,在岸边炸出个小坑。

    虽然箭支已经彻底没入岸边的泥土之下,但以赵鼎的眼力,还是隐约捕捉到了那一箭的尾羽。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